崔永清談《易經》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中國文化之源”、“古代帝王之術”、“宇宙代數學”,同時也被新道家列為“三玄”之冠,所有的東西都是這里發源出來,它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從古至今被認為是“世界第一奇書”!
一、什么是《易經》
《易經》分為三部,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周代的《周易》,并稱為三易?!哆B山》與《歸藏》魏晉之后失傳,成為中華文化領域里的千古之謎。古時三易均由卜官掌控,對國家大事、軍事戰爭、祭祀活動進行預測占卜?!哆B山易》相傳為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成書于夏代,以“艮卦”為首;《歸藏易》成書于商代,以“坤卦”為首;《周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創,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而《傳》是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辭共十篇,統稱為《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易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古哲學之奇書,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奇書,其對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干支地支五行論,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準確地預測,它可以指導人生、規避風險?!兑捉洝返恼Q生,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以及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六十四組密碼,揭示了宇宙萬物萬事,乾卦定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坤卦指導我們學會承載力,屯卦告訴我們創業的智慧,明夷卦讓我們度過黑暗與挫折,家人卦指導我們如何治理家庭……。
《易經》超乎一切宗派。儒家從自己的角度去闡釋它,它就是“儒家易”;佛家從自己的角度去發揮它,它就是“佛家易”;道家從修道的角度去研究它,它就是“道家易”……?! ?/p>
二、《易經》的思維
《易經》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為輔,采用歸納和推演的多重手段對事物進行描述和本質分析的辯證思維方法。它既包含了“歸納法”與“推演法”為主體的思維方法,又包含了“類推思維、類象思維”與“交合思維、互變思維”為核心的思維模型,這是一套非常完備的思維體系。那么《易經》究竟有哪些思維值得我們學習呢?
1、《易經》的陰陽思維: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后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它告訴我們陰陽要平衡,物極必反,為人處事的剛柔結合。
2、《易經》的天、地、人三才思維:天地人合是指世界萬物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蛾幏洝吩啤疤斓?,萬揚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痹谧匀坏纳鷳B鏈中,遵循的應該是一種平衡的法則,一種相宜的法則,任何一者失宜或是不遵循這種法則,都會對其它兩者造成相應的影響,不進則退,不興則廢,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這個規律。拿命理來說,天干即天機道,地支即地脈道,藏干即人間道,如天命不能變,而地脈道地理環境和個人的努力就是人間道的改變。天地人的三才思維,現已廣泛運用到企業管理之中。
3、《易經》的五行思維:天地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組成,五行學說是人們對宇宙世界規律的認識體系,人們以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宇宙變化,從中感悟到的自然規范,五行的平衡對身體健康養生、中醫的發展、中國的建筑學起到了極大的啟示作用。
4、《易經》的八卦思維:八卦來源于象,象寓意于卦,八卦以象告之,八卦懸象于明?!兑捉洝返陌素?,推演出六十四卦,詮釋了宇宙天地萬物的自然規律。
三、名人對《易經》的賞識
初唐宰相虞世南,研讀《易經》后云“不讀易不可為相?!?/p>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不學易不足以言太醫?!?/p>
民國改革家康有為認為“地形為人生所托,關系到國計民生?!?/p>
偉大領袖毛澤東說“中國古人講一陰一陽之謂道,不能只有陰沒有陽,或者只有陽沒有陰,這是古代的兩點論,形而上學是一點論……?!?/p>
詩文學家南懷瑾說“我始終懷疑《易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p>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郭沫若說“《易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p>
科學家錢學森把《易經》稱為“科學的經典?!?/p>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說“《易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p>
德國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西方科學家做出的貢獻,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易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英國生物化學家李約瑟說“《易經》的太極圖顯示了宇宙間力場的正極和負極的作用,是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中曾起過從來沒有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p>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業?!?/p>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說“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的就是中國的《易經》?!?/p>
就連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組閣的原則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閣?!?/p>
……
四、根據《易經》理論的發明創造和在教育方面的造就
根據《易經》發明了“指南針”、《黃帝內經》中的“銀針”、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侯風地震儀”、宋朝的“象棋”、推演出各種軍事陣法(如八卦陣、鴛鴦陣)等等,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根據《易經》發現了二進制等等。同時在教育方面造就了無數的杰出人物。
春秋時期教育家孔子:根據《易經》的陰陽平衡原理,開創了以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
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根據《易經》中變易的宇宙規律開創了道家學說。
春秋時期縱橫家鬼谷子:運用《易經》中宇宙陰陽變化的規律,開創了偉大的陰陽捭闔之術。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運用《易經》中宇宙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辯證規律來指導中醫學的運用,他還說“不學易不足以言太醫?!?/p>
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和天相家袁天罡,根據《易經》八卦五行的推演之法,寫出了中華預言第一奇書《推背圖》,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根據《易經》的啟發,寫出了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
近代學者根據《易經》的啟發獲得諾貝爾獎的有四位:德國漢森堡,其論文為《測不準原理》;丹麥之波爾教授,其論文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慶祝酒會上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中國的楊振寧、李政道,其論文為《不對等定律》。
贛南醫學院劉躍梅教授利用《易經》對疾病的產生,從個人體質的五行偏旺偏弱和生活工作環境的影響來綜合分析病情,使診療方案內容跳出醫藥治療的框框,把調理生活工作環境和改變生活方式融入治療手段,取得了明顯的療效,受到患者的好評。
《易經》在國外發展的也是欣欣向榮、如火如荼,日本有110所大學在開《易經》課,新加坡風水公司在英國上市,美國培養出世界第一個風水學博士,德國舉辦國際《易經》等等。
清華大學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校訓,值得慶幸的是,現在高中也增加了《易經》學科,《易經》也被納入了國考。
中國社科院在2019年招收《易經》博士生。
五、《易經》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影蹤
《易經》早在17世紀就已傳入歐洲,法國傳教士金尼閣早在1628年便將《易經》譯成拉丁文并刊印。19世紀至20世紀初,已有五種《易經》譯書問世。
《易經》不僅在中國源遠流長,并在世界各地也發現了它的蹤跡。
根據國內媒體報道,1986年在希臘出土的距今約3200年的古陶器上發現了“河洛”圖案,陶器底部還印有“連山八卦圖”等字樣。
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在凱爾特藝術中就有與后來的太極圖相似的圖案,后來在羅馬帝國的軍服徽章中,出現了與遠東地區幾乎完全一樣的太極圖案,只是顏色不同。
美國《易經》考古學會,在亞利桑那州出土的7000年前的印第安人使用過的彩缽上,發現有七個表意符號,竟與六十四卦中的“復卦”相符合。
從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韓國遠在程朱理學傳入以前,就已經把太極圖當做神權神秘符號來崇拜,并在建筑和日常生活中應用。公元625年建造的感恩寺,該寺的金堂基壇底下石窟中有一塊石料,上面就刻著一副“太極圖”;于公元144年高麗仁宗甲子年去世的戶部尚書許載,他的石棺天花板上也刻有一副“太極圖”。太極圖對韓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至于后來韓國建國后,把太極圖作為國旗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乾坤國學院周易文化應用研究院專家研究員崔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