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樣東西走遍全世界、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的,都歡喜。這四樣東西是性德。人都有本性,都有良心,良心里頭本來有的東西,它能行得通。
中國人有智慧
中國人講“道德”,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運行稱之為道,隨順大自然稱之為德。中國古代歷史上記載,三皇的時代是以道治天下,五帝的時代是以德治天下。堯舜禹可謂以德治天下,到史稱“三王”的夏商周三代,兩千多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這一段時期是以仁治天下。春秋戰國,中國出現亂世五百年,仁失掉了,這些霸主講義,以義治天下。秦漢統一中國之后,漢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議,用孔孟學說教化全國人民,以禮治天下。這個制度制定之后,一直到滿清,兩千多年,也有過相對長久的安定。滿清亡國到現在,這一百年,禮沒有了。古人說的“道、德、仁、義、禮”,禮要失掉了,社會就亂了。如何能夠叫社會恢復安定?只有找老祖宗,老祖宗的老辦法有效果。
研究中國歷史,在外國最出名的,是英國的湯恩比(著名歷史學家)。他對中國人佩服,認為中國人真有智慧。這么大的族群,這么大的幅員,這么多的人口,兩千多年,從秦始皇統一開始,一直到今天還是統一,世界上只有這么一個國家。羅馬統一歐洲一千多年,亡國之后,歐洲再也不能統一。所以他曾經跟池田大作(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佛教哲學家、教育家)談過這個問題,他們理想當中,這個世界要想消滅戰爭,只有一個辦法,是使整個地球人類統一成為一個國家。湯恩比說,怎樣來統一?只有具備中國傳統智慧的族群,才有資格統一全世界。因為中華民族有兩千多年統一的經驗、統一的智慧、統一的方法,有統一的效果擺在面前,哪個國家都做不到。中國靠什么?就是靠這四樣東西,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這四樣東西走遍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族群,乃至不同宗教信仰的,都歡喜,沒有人反對。這四樣東西是性德。人都有本性,都有良心,良心里頭本來有的東西,它能行得通。
孔子集大成,就是把古老的傳說用文字記載流傳給后世,所以我們相信《論語》里面許多話不是孔子說的??鬃又v,他一生“述而不作”。“述”是孔子指出他自己所說的屬于古圣先賢,不是自己的,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信而好古”,是對古代的文化以及傳說,他相信,他喜歡。所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絕不是他那個時候才有的。
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是常道,永遠不能變更的,這是道。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四維是禮、義、廉、恥。八德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特色、中國文化的精神,一直發展到現在。
《四庫全書》是乾隆時代編的,這個典籍世世代代累積下來,你去看,無論看哪一個人的著書,都離不開這個原則。所以我們用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把中國傳統文化自古至今全部概括了,沒有能超過其外的。
到漢朝,佛法傳到中國來了,這不是本土文化,中國人心量大,能包容,能把佛法跟自己本土文化融合成一體。就像湯恩比的話一樣,佛法豐富了中國本土的文化,把境界向上提升了。佛法就變成中國文化。
古圣先賢教化的“三樣”
中國古圣先賢教化人民就用三樣東西。第一個,祠堂。祠堂教什么?教孝,教孝悌忠信。第二個,文廟,孔廟??讖R教什么?教仁義道德。第三個是城隍廟,你看在中國,每一個城市、每一個鄉鎮都有。城隍廟教因果教育,給你講因果報應。你殺眾生,眾生要向你索命。你欠人的錢、奪取別人的財產,你一定要還債。一飲一啄,絲毫不爽。你敢做嗎?所以,中國這五千年來這個社會,這么多的人口,這么大的幅員,長治久安??渴裁?/span>?就靠圣賢的教育。儒家是圣賢教育,佛跟道也是圣賢教育。
記得2006年在巴黎,在聯合國主辦活動,中國駐聯合國的代表張先生兩次請我吃飯,問我一個問題。他說,佛跟道是宗教,儒算不算宗教?我當時回答他,儒釋道都不是宗教,清朝末期,翻譯外國書時,才翻譯成宗教,以前沒有這樣的稱呼。儒釋道三家,也有稱三教,但那個內涵是教學、教化,三家的教化、三家的教學,沒有現在“宗教”這個名詞的含義。
湯恩比的斷言
湯恩比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超過我們現在一般人,中國人自己不認識,外國人認識。而且他說出這種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是不是真的?如果你對這兩樣東西真的深入研究,你就知道他說的話一點都不錯。問題是,現在一般人不認識,你跟他講他也聽不懂。專門研究漢學的人也不懂,這讓我們非常失望。我說,湯恩比沒有說錯,我們把他的話解讀錯了。
怎么解讀錯了?今天提到孔孟,你們頭腦馬上就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講到大乘,一定就想到《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經大論。你們反饋回應的,是孔孟的花果,是佛法里的花果,很好看,那個東西里頭太高深了,誰懂?包括我們一生研究的,都未必能理解里面的奧秘,怎么能幫助社會?花果從哪來的?枝干長出來的。枝干從哪里長出來?根本長出來的,它有根,根是活的。我說,孔孟的根你們知不知道?大乘的根曉不曉得?孔孟的根是什么?《弟子規》。道家的根,《太上感應篇》。大乘的根,《十善業道》。儒釋道這三個根的教育要是能夠普遍推行,社會馬上安定。要多長的時間?我們真做了實驗,過去我們在安徽廬江湯池作實驗,三個月,社會風氣完全變了,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人民是這樣好教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兩樁事情:第一,“人之初,性本善”;第二,人民是非常好教的,只是你沒教他,你要教他,很快他就會覺悟,他就有智慧能夠辨別善惡、辨別是非。所以中國是什么社會?讀圣賢書之后你就曉得,中國傳統的立國制度是圣賢的制度、圣賢的社會、圣賢的政府,中華民族是崇尚圣賢的民族,你不能不佩服。
中國歷代的帝王必須念及人民。如果這個皇帝只想到自己,不想到人民,這個國馬上就要亡。你看每一個朝代末代的皇帝就犯了這個錯誤。開國的帝王立下來的法都很好,他不遵守法,他就亡國,他要世世代代遵守,他的國家決定不會亡,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如此。
上下爭利,地球危矣
清朝亡國之后到近代,近代整個世界的社會不談教育了,把經濟放在第一、財富放在第一,所有一切都是為財富、為經濟服務,教育也變成為經濟、財富服務。孟子講得好,利是人之必爭。把利擺在第一,一切為利服務,這是西洋人的文化。為利益而競爭,競爭再提升就是斗爭,斗爭再提升就是戰爭,這是一條毀滅的道路。只有教育則是生路。你看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也是把利看得很重。孟子告訴梁惠王,“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上”是君王,“下”是人民。大家都爭利,這個國家就危險了。那現在我們看,這個地球上,哪一個國家不爭利?哪一個國家不是把利擺在第一?所以在這個世界上的有志之士,科學家跟哲學家提出警告,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這樣無限制地發展下去,世界最后是要毀滅的。這個話是真的,上下交征利,地球危矣,這還不單是國家危矣,是整個地球人類危矣。
凈空老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榮譽博士、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州立大學榮譽博士、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榮譽博士及榮譽教授、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老人家精通佛學、年高德劭、學問淵博,尤致力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復興。
《智慧教育》《道德教育》《人生教育》《生命教育》四冊,是據他的《凈土大經解演義》所編,讓大家可以從一個嶄新的視角,由此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風貌。下文選自《道德教育》,重在開示中華民族傳統文教圣賢教導,闡述中華民族本土道統文明之偉大價值。
儒釋道教育名言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盾髯印穾煹茏恿x,義感自然,當相訊厚,視彼如己……師當如師,弟子當如弟子。勿相誹謗,含毒致怨。(《阿難問事佛吉兇經》)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墩撜Z》
黜之以理,教之以道?!栋㈦y問事佛吉兇經》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兜赖陆洝?/span>
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長阿含經》卷十三)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兜赖陆洝?/span>
一切善法以不放逸為根本。(《雜阿含經》)
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奉父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
孝事父母,敬順師長。